首页>>中国中医>>百家争鸣>>正文
本站 互联网

41122

再论告别中医中药


国际气功网 http://www.qg108.com 2006/11/1 12:16:49 张功耀 []
您对这篇文章中涉及的内容有任何疑问和看法,随时可以到开心社区讨论
14897

国际气功网qg108.com  中医的草率是由中医的基本方法决定的。如果我们要求中医按照国际医德规范改变其草率恶习,责令它公布新发现和新方法之前都要写出有效成分的分子式,进行有效治疗的药理分析,测定其安全使用界限,指出其不良反应和预后,这在中医里边是完全不可能的。可见,不告别中医中药便不能结束我国医学领域里边的草率恶习。
65218
  第三种国际医德:按照病人希望懂得的语言介绍诊断、治疗和预后。
26650
  这个医德规范是由“病人权利”的法律规定中派生出来的。按照国际上普遍接受的“病人权利”法律规定,病人有权拒绝在医生对诊断、治疗和预后表述不清,或表述之后病人不懂的情况下接受治疗。无庸讳言,在我国汗牛充栋的医疗卫生立法中,还没有关于“病人权利”的专项立法。因此,这种医德规范还没有在我国推行起来。但是,一个负责任的文明国家,应该理直气壮地推行这种医德。
  这个国际医德标准,中医也是没有办法执行的。
  最近,我国学术界冒出一个永远也不可能实现的设想,建议中医和现代医学进行“对话”。众所周知,要实现两种语言之间的“对话”,就要找到这两种语言互相对译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两种语言表达相同的指称。根据这个逻辑要求,中国的“春分”可以与欧洲的spring equinox“对话”;中国的“冬至”也可以与欧洲的winter solstice实现“对话”;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尾宿”与欧洲古代天文学的“天蝎座”也可以“对话”。但是,要让中医概念与西医概念进行“对话”,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读过一点中医著作的人也许清楚,要让中医与我们本民族的日常语言进行“对话”也是不可能的。比如,中医生这样告诉病人,“你的病属于气血两亏,需要补气和补血。”可是,把“气血两亏”表达成日常语言的诊断含义是什么?把“补气”和“补血”表达成日常语言的的治疗含义又是什么?难道“气”也是可以“补”的吗?“补气”究竟是补什么?估计中医生永远都不可能把它表达成可被无歧义交流的日常语言。一个不能表达成可被患者理解的日常语言,怎么可以贯彻“按照病人希望懂得的语言介绍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国际医德呢?
31038  事实上,还有许多国际医德标准,在保留中医中药的情况下是不可能贯彻的。一个负责任的文明大国,不能让中医以任何理由凌驾于国际医德标准之上。因此,为了纯洁我们的医德,我们必须彻底告别那些妨碍我国医德改良的中医中药。

63909

  以弘扬科学精神的名义

  大致说来,中医科学精神的缺失,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6145  一、学风漂浮,囫囵吞枣,错把伪书当经典。
13749  众所周知,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前,中国曾经有过百家争鸣的局面。可惜,这个局面的重点在于“鸣”,而不在于“争”,谈不上真正意义上学术研究。由于“鸣”脱离“争”,许多思想和方法没有得到及时修正,使得这个百家争鸣留下了许多不良的思想隐患。南宋文献学家郑樵曾经这样评价百家争鸣:“仲尼既没,先儒驾以妖妄之说而欺后世。后世相承,罔敢失坠者有两种学:一种妄学,务以欺人;一种妖学,务以欺天。”(《通志略·灾祥略第一》)有史家认为,这大概就是秦始皇焚书坑儒而又不绝儒学的重要原因所在。
16796  秦朝灭亡,“欺人”“欺天”的妖妄之学日盛一日,手法也多有翻新。自西汉初年开始,中国学术界便有伪学泛滥。伪托圣人或神仙之名伪造经典,就是这一时期伪学泛滥的最大特点。汉初,《易经》传了三部。有用三十六策的“连山易”,也有用四十五策的“归藏易”,还有用四十九策的“周易”。不知何人,伪托孔子之名注“十翼”。于是,《周易》得以相传。《连山易》和《归藏易》便销声匿迹了。《诗经》也相类似。战国有鲁、齐、韩“三家诗”。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后,汉初还能“三家诗”并立为学。后来,毛苌氏以“得子夏之传”的名义将“毛诗”立为正宗。其它三家诗便不再有传。凡此种种,代表了西汉以来我国学术界的一种坏风气。

本新闻共7页,当前在第3页  1  2  3  4  5  6  7  

17745
14897
相关链接
·中医中药理论是地地道道的伪科学(上)
 推荐文章
·俯仰《易筋经
·少林易筋经
·少林易筋经揭秘
·易筋经内功运身图说·前言
·从“摇头摆尾去心火”到“背后七
·“青龙探爪势”至“收势”习练要
·健身气功·五禽戏动作解析
·马王堆帛画《导引图》与健身运动
·皇帝有御医 寿命不比一般人的长
·中医中药理论是地地道道的伪科学
 焦点关注
 精彩推荐

2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