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7019700
影响中医技术发展的历史因素
|
|
国际气功网 http://www.qg108.com 2006/11/1 23:59:26 [] |
您对这篇文章中涉及的内容有任何疑问和看法,随时可以到开心社区讨论 |
近50年来,中医行业和相关领域的科学技术人员开展了中医技术研究与开发工作,特别是在脉象诊断技术、舌象诊断、经络诊疗技术等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甚至有些技术的研发还被列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取得了20余项中医技术成果,已注册专利的中医技术与仪器共有100余项。 1847017520 但目前中医临床实践所应用的诊疗技术几乎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研究开发的现代中医诊疗技术没有被行业认可并得到推广,大多数只能停留在单纯成果或专利的状态而被束之高阁;没有攻克一批对中医现代化发展带动性大、覆盖面广、关联度高的关键技术及配套集成技术,影响了中医学术的创新和发展。 1847010205 一、尊古尚古的传统观念影响了中医技术的发展 18470国际气功网qg108.com 长期以来中国人立论的习惯是言必称尧舜,言必称三代,法古、崇古、尊古成为中国人的基本素养。在这种传统的熏陶下,中医也是言必称岐黄,法必尊仲景,加之传统的“师承授受”教育模式,导致中医从业者在尊崇传统的社会心理基础上,更加崇拜 “恩师”的技艺水平,并以能达到恩师的境界水平为追求的目标。 18470 这种尚古思想和习惯本无可厚非,但正是这种极端尊重传统的观念,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了创新和发展欲望的萌生,影响了技术的发展。 1847026655 二、中国古代“学”与“术”不分和轻视技术的观念影响了中医技术的发展 18470国际气功网qg108.com 中国古代“学”与“术”不分和轻视技术的观念十分严重。中国古代“学”与“术”没有明确的分工是十分明显的。自古以来,中国在观念上是轻视技术的。国学大师南怀瑾和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在分析关于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萌生时都指出,古代中国轻视技术,认为技术不重要,是“奇技淫巧”。因此,使中国的学术思想在工商科技发展上驻足不前,永远停留在靠天吃饭的农业社会形态上。在这种环境下,中医的诊疗技术停留在原来的水平是可以理解的。 18470 三、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较强的实用性影响了中医技术升级 18470 从古代中国科学技术本身特点看,理论性不强,偏重实用,而且大多技术具有“以不变应万变”、一专多能的特征,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能够应对实际中的任何问题,不需要有新的替代技术产品。如起源于周代,一直很让中国人骄傲,并将其视作先进性象征的筷子(箸),我们的祖先将杠杆原理在筷子上运用得淋漓尽致,最具一专多能,以“不变应万变”的特点。 1847040307 中医的诊疗技术也是这样,无论舌诊还是脉诊,针灸还是推拿,几乎亘古未变,仍然是中医医疗实践中的主要手段,甚至今人仍然以追求古人的技术水平为目标。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这种较强的实用性和以不变应万变的特点,在一定的社会发展条件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医疗实践的需要,客观上也影响了中医技术升级。 18470 四、软技术的特征限制了中医诊疗技术向以物质为载体的硬技术方向发展 1847036150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把技术区分为“获得术”和“制造术”两大类。获得术包括学习术、知识获得术、利润获得术以及斗争术和狩猎术;制造术包括农耕术、医疗术、建筑术以及生产工具和艺术品的制作术。近来,有学者提出应该“回到柏拉图的技术原点”来认识和发展技术,并以此将柏拉图的两类技术归结为硬技术和软技术。将自然物和人造物的操作归结为硬技术,而将人类行为和心理的操作归结为软技术。 18470 一般说来,硬技术是以“物质”为载体,而软技术是以“人的心理和人的行为”为载体。软技术作为技术属性,首先必须是“操作”性的知识体系,是可以用来解决“问题”的各种工具、程序和规则体系;其次,软技术的操作知识根植于人的内在意识活动;其操作领域包括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以及被心理活动(感性、情感、价值观等)所支配而体现出来的人的行为,因而“技术参数”是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参数。因此,软技术是围绕人的思维、思想、情感、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和组织的行为、人类社会进行创造和创新的智力技术。 18470 在很大程度上,中医的技术是属于软技术范畴。 18470 首先,中医辨证论治的临床实践过程,是通过四诊获取人的健康状态的信息后进行辨证、立法、处方的过程,是通过感知和理性思辨认识疾病、确立治疗方案的过程。其次,中医学的基本思维形式是区别于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具象思维,即通过感官获得对事物的具体感知,是医生主观感知病人的客观。数千年来,中医注重的是内在的、个体化的洞察力、感应技术和思辨技术。第三,从技术参数上看,因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中医将人看作是自然、社会的一个有机部分,因此,人、社会、时间、地理等因素都是中医技术的重要参数,“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自然也就成为中医诊疗实践中的重要原则了。 18470 有鉴于此,在几千年中医发展的历史中,历代医家更注重卓越的思辨能力和体验技术,并且这些能力和技术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中医临床实践的需要,因而就影响了以“物质”为载体的硬技术的发展。 18470 历经数千年的积累与发展,中医学形成了理法方药辨证论治体系,其中的中医技术是实现中医理论观念和医疗实践的载体。无论理论如何进步,没有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技术,提高中医药临床实践能力和水平,无疑是空谈。将中医学的理论优势转变成实践优势,是现代中医学发展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发展中医学技术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18470 18470
|
国际气功网qg108.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