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中医>>中医常识>>正文
本站 互联网

16173

继承发扬是名医之路的基石


国际气功网 http://www.qg108.com 2006/11/1 23:59:26  []
您对这篇文章中涉及的内容有任何疑问和看法,随时可以到开心社区讨论
46527
  一、继承是基础中的基础
31724  继承是名医之路的第一个阶梯,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名医走向成名漫长道路的第一步,是基础中的基础。中医药学是以天人合一(整体)观念为主导,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脏腑经络学说为核心,辨证论治方式为诊疗,构成独具特色的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它的特点是具有独特的理念思维,独特的理论体系,独特的诊疗方法和独特的临床药效。
15224  整体观念,就是完整性和统一性,中医药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与外界环境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思想,称之为整体观念。
  中医药学以阴阳五行理论来阐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的协调完整性以及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关系,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中医药学的理论体系。整体观念是古代朴素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在中医药学的体现,是中医药学的基本特点之一,它贯穿于中医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疗等整个理论体系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3179
  辨证论治是中医药学的特点和精华,是中医学术特点的集中表现。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所谓论治,又称施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指导中医临床工作的基本原则。
40859  中医认为治疗疾病不能以辨证为满足,既要辨证,又要辨病,由辨病而再进一步辨证。辨证论治作为指导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由于它能辨证地看待病和证的关系,既看到一种病可以包括几种不同的证,又看到不同的病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同一证候。因此在临床治疗时,还可以在辨证论治的原则指导下,采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方法来处理。相同的证,用基本相同的治法;不同的证,用基本不同的治法,即所谓“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的法则,就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也有利于中医辨证论治规范化工作的正常开展。
11426  这就是中医药学的理念,或说是基本模式,或说是标准化,必须无条件地继承,如果脱离了这些,根本就不是一个中医药家。
  二、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扬
  在继承中发扬,在发展中继承,这是名医之路的第二个阶梯。继承和发扬的关系是发扬必须继承,继承为了发扬,继承是基础,是成才之本,发扬是前进,有前进才有所创新。
36443  无论从社会发展方面,医学著作方面,师承传授方面,临床医疗方面,以及个人勤奋方面,都可以看到历朝历代的医学名家们都是在继承基础上对中医药学作出伟大的贡献和发扬,极大地推动了历史的前进,提供了今天我们的借鉴。
  任何一位名家的出现和学派的形成,无一不是先继承而后发扬,没有继承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综观我国金元时代,四家学派的渊源,刘河间以倡“火热论”著称,是在《素问》病机19条中大都以火热为病的基础上,创立治疗火热病,从表和里两个方面,运用寒凉泻火的一套方法,称为“寒凉派”,影响深远。后世发挥为“六气皆从火化”,并为温病治疗提供了启示。张子和以力主祛邪,而用攻法著称,是受河间学说的影响,故善用汗法。李东垣以倡“内伤脾胃百病丛生”,并形成一种具有独创性的“内伤学说”而著称。他在《素问》“人以水谷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理论指导下,创立一整套以升举中气为主的治疗方法,称为“补土派”,而为后世“易水学派”的先导,影响极为深远。朱丹溪以倡“阳有余阴不足论”而著称,是在“相火论”的基础上创立的。他善用滋阴降火之剂,称为“养阴派”。这是丹溪综合河间、东垣诸说而提出的,由于丹溪学医于罗知悌,罗为河间的再传弟子。因此,丹溪在学术上是师承河间之说,河间虽然指出火热致病的普遍性和严重性,但对易被感受火邪的内在因素,伤人元气,缺乏明确阐述。丹溪的相火论,恰巧对河间的“火热论”、东垣的“元气论”,做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发展。
32286  可见金元四家在学术上的发展,有其继承和发扬的关系,而且为学派的形成,创造了六条标准,第一是自有师承,源流清晰;第二是顺应社会发展需求;第三是论点明确,风格独特;第四是经科学实践,社会公认;第五是有代表著作,留传后世;第六是培养传人,延续发展,成为后世流派纷呈的楷模。再如清代的叶天士,他曾潜心医学,闻人之所长,即师事之,10年内先后从17师,故其理论经验特别丰富,在《温证论治》上他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短短的几句话却道出了温病的受病途径和传变。温病的病理变化,在卫、气、营、血等方面表现比较突出,叶氏对此有很深的认识,因此他说“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而在治法上他提出了“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的原则,在中医治疗学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但是,在叶氏之前,张风逵曾著有《伤暑全书》,喻嘉言关于疫病以“逐秽为第一要义”的理论,张石顽谓“伤寒由气分而传入血分,温病由血分而发出气分”的理论,以及周扬俊《温热暑疫全书》中的有关立论等,我们认为对叶氏都有很大的影响。
  近百年来,中医药学老专家程门雪、蒲辅周、黄文东、秦伯未、施今墨、孔伯华等所培养的学生,有相当一大部分已成为中医界的骨干,学科带头人。这些从古至今的实例,足以说明名医与师承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国际气功网qg108.com
46527
相关链接
 推荐文章
·俯仰《易筋经
·少林易筋经
·少林易筋经揭秘
·易筋经内功运身图说·前言
·从“摇头摆尾去心火”到“背后七
·“青龙探爪势”至“收势”习练要
·健身气功·五禽戏动作解析
·马王堆帛画《导引图》与健身运动
·皇帝有御医 寿命不比一般人的长
·中医中药理论是地地道道的伪科学
 焦点关注
 精彩推荐

国际气功网qg10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