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中医>>中医常识>>正文
本站 互联网

60604

医者意也——关于《思考中医》的思考之二


国际气功网 http://www.qg108.com 2006/11/1 23:59:06  []
您对这篇文章中涉及的内容有任何疑问和看法,随时可以到开心社区讨论
3342941025
《思考中医》开篇即谈论中医学习的问题,其中突出了直觉在中医学习和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意义。首先,在论述中医理论的合理性时,提出中医理论的建构借助于內证实验,而内证实验则要依赖于直觉,或者说本身就是一种直觉;中医理论的应用,则完全是一个领悟和运用技巧的问题,应用的好坏,就看我们对中医理论的领悟如何。其次,通过对现代中医教育的反思,强调了师徒相授在中医学术传承中的重要性,认为中医这门特有的学问,没有现代科学那样的通透性,特别是在技术的应用上,它不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而必须靠我们这个主体自身去用功,即关键在于主体自身的经验与领悟。第三,提出搞好中医这门学问的有效方法,是依靠经典。自古医家出经典,读经可以开智,经典的东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学好经典的基本条件之一乃是直觉。
国际气功网qg108.com  对直觉的反复强调,不由得使人联想起“医者,意也”这一中医名言。虽然古今医家对这一名言的理解不尽相同,但其中蕴涵着直觉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则为大多数学者所认可,如清代许宣治《怡堂散记·又病制方》说:“医者,意也。临证要会意,制方要有法,法从理生,意随时变,用古而不为古泥,是真能用古者。”孟庆云则认为:“医者意也”是古代医家对引发创新意识的概括。医生在临证时,当病人的病证无规范可循,或虽有规范其病情又不尽适合,在此情况下就要发挥医生的悟性,在体察精奥、覃思熟虑之后,突破思维定势,“由意达物”,打破常规,以理法的创新和方药的活用出奇制胜,获得疗效。同时很有见地地指出:“以‘医者意也’为主流的医学,是经验医学的特征之一。”
  直觉思维是以现实中人的具体感性为中心的感性领悟方式,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联系做出迅速的识别,敏锐的洞察,直接的领悟和具体的判断的一种思维方法。它不具有严格和精确的逻辑模式,但依赖各种思维手段的巧妙组合,是在人的下意识或潜意识思维水平上瞬间实现的大量逻辑思维手段和以往社会及个人的所知的高度浓缩和凝聚,其特点在于它的敏锐性、瞬间性、洞察性与不确定性。
43873  直觉思维以感觉经验作为基础,与经验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直觉乃是“对经验的共鸣的理解”。因此直觉思维处于整个经验思维的尾部和终点,它的发展必然以经验的累积与发展作为前提,并且也只能是经验思维发展的逻辑结果。同时直觉思维又是经验思维的高级形式,是经验思维发展到极致的表现及由经验向理论飞跃的一条重要途径。所以说,一个成熟的或高水平的经验思维必然也会伴随或包含一个成熟的或高水平的直觉形式。
67610
  中医学虽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甚至相当完整、系统,但其理论并未完全从自然哲学中分化出来,医学的发展并未摆脱经验方法,实践中主要还是靠经验的引导摸索,理论面对实践缺乏积极的能动作用,理论的发展缺乏内在的加速机制,仍然依赖经验来驱动,时至今日,仍然有大量的医案著作及病例总结论文发表即是明证。同时,对经验的理论解释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概念往往不够确切或确定,使经验的传达所借助的理论媒介作用有限,常常造成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现象,非亲身体验则不能掌握。因此,中医思维方式具有强烈的实践特征和经验特征,强调个人的实践和经验,以便在个人的亲身实践中求知。由此又可联想到《庄子·天道篇》所讲“斫轮”的故事,大意是说轮人扁在其一生斫轮的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体会到许多真实道理,比如斫轮既不能太慢,又不能太快,不徐不疾,恰到好处,如此,斫其轮来,方能“得心应手”,随其所至而成方圆。但是,这种知识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因为这是在个人的实践经验中体会出来的,仅仅属于他个人,只能得之于心而不能言之于口,只能应之于手而不能传之于人。这说明真正的知识和技巧只能在个人的实践经验中去体会,不能用一般的理论语言去表达。这中间虽“有数存焉”,即存在规律性,但只能凝结在个人具体经验中,不能形成抽象的一般理论。这一故事所说明的道理,似乎正好说明了中医学的某些特质,即实践经验思维及其在此基础上的直觉。陈修园《医学心传》的一段文字正与此相呼应:“仲景之方法,犹规矩也,有方外之方,法外之法。其中奥旨,可以意会,难以言传。贵能越于规矩之外,不离规矩之中,云为神妙。”中医学史上,以“心悟”和“心法”命名的医学著作层出不穷,也证明了这一点。由此也导致与其它学科相比,中医人才成材时间较长,临床医师大多需经过较长时间的临床实践经验积累才能成为名家;强调师徒授受在学术传承中的重要价值,时至今日,国家及各省中医药管理局仍在积极推行师带徒的名医培养模式,尽管不少地方念歪了经,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
  中医理论及其思维方式的上述特点,决定了传统文化的熏陶、经典的启迪、经验的积累以及师徒的传承授受,就成了成就一代名医的必要条件。由此反思现代中医教育,那种完全照搬西医院校的教育模式,全然不考虑中医药学学科特点的教育方式,看来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了。另外,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而言,中医药不仅是保障我国人民健康的必备战略资源,而且是中国文化的最好载体,对我国成为文化与科学输出大国以及提升我国“软实力”都有着重要的战略影响。因此,中医学的现代发展,绝不是用当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取代传统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而是要坚持全面而系统地继承传统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寻找传统中医学中具有现代意义和价值的理论和方法,以此作为中医学理论现代发展的生长点,促进中医学理论全面的现代发展,走传统的创造性转化的道路。所以,中医教育要按照中医药学学科自身的特点,顺应国家战略发展的要求,从本质上进行改革,诚如有些学者所呼吁的,再也不能培养那些不中不西,不会看病,甚至连中医思维方式都不具备的学士、硕士、博士了。
  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医者,意也”的思维方式所不可避免的缺陷。吴鞠通在《医医病书·医字论》中早已指出:“古云:医者,意也。不通之至。医岂可以意而为之哉?凡有巧思者,艺也,非意也。”因为这种思维方式把临床过程和疗效寄望于医生的“意”,虽然直觉的本质是对事物一般原理的领悟,具有创新作用,但这种认识方法又具有或然性、笼统模糊性、臆测性,缺乏精确性。如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五味相胜理论,有人受“酸胜甘”的启迪,用酸味的药物治疗糖尿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它味之相胜关系,也可直接用于相关病症的治疗。又如按五行理论,肾其臭为腐,由此推论凡腐烂一类性质的病变都与肾有关,甚或用棺木底板上长出的东西(因其腐臭无比)与一些草药相配煎汤外洗治疗骨癌疼痛,我们暂且不论其疗效的确定性如何,但这样的“以意用药”明显是或然性的,因为腐臭的东西并不能普遍用于中医肾病的治疗。因此,直觉的结论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和理性的分析,否则只会造成谬误。早在宋代,苏轼《东坡志林》中对“医者以意用药”已提出反驳:“欧阳文中公尚言: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工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文中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予因谓公:‘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馂馀,可以已佞;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苏轼所反驳的这样一些用例,无疑带有明显的原始思维的痕迹。
3342941025
相关链接
 推荐文章
·俯仰《易筋经
·少林易筋经
·少林易筋经揭秘
·易筋经内功运身图说·前言
·从“摇头摆尾去心火”到“背后七
·“青龙探爪势”至“收势”习练要
·健身气功·五禽戏动作解析
·马王堆帛画《导引图》与健身运动
·皇帝有御医 寿命不比一般人的长
·中医中药理论是地地道道的伪科学
 焦点关注
 精彩推荐

1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