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中医>>中医医术>>正文
本站 互联网

21247

脏腑经络数目的由来


国际气功网 http://www.qg108.com 2006/11/1 23:59:50  []
您对这篇文章中涉及的内容有任何疑问和看法,随时可以到开心社区讨论
1591016687
  中医学关于脏腑、经络数目最经典的说法是“五脏六腑”、“十二经络”。先秦时期曾流行过“天六地五”说。《国语·周语下》曰:“天六地五,数之常也,经之以天,纬之以地,经纬不爽,文之象也。”其后子产有云:“则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气,用其五行。”医和更云:“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征为五声,淫生六疾。”《汉书·律历志》曰:“天六地五,数之常也。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夫五六者,天地之中合,而民受以生也。故日有六甲,辰有五子,十一而天地之道毕。”这说明“天六地五”说在汉代仍很流行。今本《内经》中也留有“天六地五”说之痕迹,如《素问·天元纪大论》云:“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素问·至真要大论》亦云:“五气交合,盈虚更作,余知之矣。六气分治,司天地者,其至何如?……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
36798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人是天地阴阳相合的产物,不言而喻二者有着统一的本原和属性,而“天六地五”又是“数之常也”,那么人体脏腑数目与之相应相符便属天经地义。正如《春秋繁露·为人者天》所言:“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春秋繁露·人副天数》也说:“天地之符,阴阳之副,常设于身,身犹天也,数与之相参,故命与之相连也。天以终岁之数,成人之身,故小节三百六十五,副日数也;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内有五脏,副五行数也;外有四肢,副四时数也……”《白虎通·五行》则说的更为明白:“人有五脏六腑,何法?法五行六合也。”《情性》又云:“人本含六律五行气而生,故内有五脏六腑,此情性之所由出入也。”
20298
  在今本《内经》中我们也可寻觅出众多之“本证”。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灵枢·经别》曰:“余闻人之合于天道也,内有五脏,以应五音五色五时五味五位也;外有六腑,以应六律,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者,此五脏六腑之所以应天道。”《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云:“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灵枢·邪客》曰:“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素问·离合真邪论》则以总结性的语言概括道:“夫圣人之起度数,必应于天地。”
45170  至于十二经络。《灵枢·经水》将人体十二经脉与自然界中十二河流相配属,并反复指出:“此人之所以参天地而应阴阳也,不可不察。”“此一隅之阴阳也,所以人与天地相参也。”明确告诉我们十二经脉是将天有十二月、地有十二经水比类于经脉所得出的。如《素问·阴阳别论》云:“人有四经十二从,……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灵枢·五乱》云:“经脉十二者,别为五行,分为四时,……五行有序,四时有分,相顺则治,相逆则乱。……经脉十二者,以应十二月。十二月者,分为四时。四时者,春秋冬夏,其气各异,营卫相随,阴阳已和,清浊不相干,如是则顺之而治。”《灵枢·阴阳清浊》云:“十二经脉,以应十二经水者,其五色各异,清浊不同,人之血气若一,……人之血气,苟能若一,则天下为一矣。”《灵枢·阴阳系日月》云:“天为阳,地为明,日为阳,月为阴,其合之于人奈何?……腰以上为天,腰以下为地,故天为阳,地为阴。故足之十二经脉,以应十二月,月生于水,故在下者为阴;手之十指,以应十日,日主火,故在上者为阳。”等等。一言以蔽之,即天有十二月,人有十二经脉;“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天地自然有“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因此人的经脉也有“十二条”。
28253
  可见,十二是虚拟的数字,不能认为人体确实存在着十二条经脉。其实,帛书经脉中的阳脉六,阴脉五的“十一脉”,也是在“天六地五”观念的强烈影响下而倡立的,不能简单地认为尚未发现或尚未发展完全。
45933  总之,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是为了满足于“人与天地相参”的结果。这样的说法,以现代人的思维逻辑来理解,是非常怪诞离奇的。正如有人所诟病的那样:“《内经》实际上从人体与自然界的抽象统一性出发,没有具体地正确地规定出,它们究竟在什么范围内、在哪些地方、有什么样的共同属性,然后就轻易地进行推理:自然界有‘宿度’、‘经水’,因此人体有经脉。自然界有‘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因此人的经脉也有‘十二条’。尽管人有12条主要经脉这个结论是真实的,但它绝非从上述类比得来,而是前人总结临床经验的结果。如果企图用这种‘类比’来论证和说明‘十二经脉’,会毫无逻辑力量,纯属杜撰理论体系的虚空需要。”但笔者却认为:这种说法是以我们现代人的思维认识水平去衡量、评判古人,是典型的“以今证古”。如果我们从那个时代流行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观念出发去体会其内在的底蕴,一切都会迎刃而解了。中医理论创生时期的古代医家运用这种思维方式使自己的理论植根于现实,让思维能够驰骋于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之中,在许许多多我们今天看来风马牛不相及的对象中作出比类推测。这就能开拓视野,启迪思路,提供线索,使人们能触类旁通。同时,这种思维方式亦能使理论生气盎然,通晓明白,更容易为世人所接受。
16500
1591016687
相关链接
 推荐文章
·俯仰《易筋经
·少林易筋经
·少林易筋经揭秘
·易筋经内功运身图说·前言
·从“摇头摆尾去心火”到“背后七
·“青龙探爪势”至“收势”习练要
·健身气功·五禽戏动作解析
·马王堆帛画《导引图》与健身运动
·皇帝有御医 寿命不比一般人的长
·中医中药理论是地地道道的伪科学
 焦点关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