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中医>>百家争鸣>>正文
本站 互联网

10970

所谓“三世医学”


国际气功网 http://www.qg108.com 2006/11/5 12:54:50 张功耀 []
您对这篇文章中涉及的内容有任何疑问和看法,随时可以到开心社区讨论
21953

  “爱我中华 扬我中医”亿万人大型签名!

  科学的生存和发展,应该依靠科学本身的可靠性和确定性。只有中医(它不科学)一直依靠一些毫无根据的自我标榜。19世纪末叶开始直到30年代中期,我国知识界关于中医存废问题的所有讨论,都没有人对中医标榜过“国粹”、“瑰宝”、“传统文化”、“奇葩”和“超科学”。现在的中医,在无可奈何的衰落境况之下,却得到了许许多多华丽辞藻的“临终关怀”。今天,又有一位中医作者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标题挂出了“中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不容置疑”的挡箭牌,文内重又祭起了“三世医学”的大旗。

26521

  医学属于科学。没有任何科学的东西有免于怀疑和批判的权力,更何况人命关天的医学!不敢接受置疑的只有伪科学、迷信和神秘主义。中医这样标榜“不容置疑”,正好从反面给我们证明了它们的伪科学、迷信和神秘主义的基本特征。我想,这是不需要更多讨论的。

10021

  可是,对于文章所标榜的“三世医学”,普通读者未必都知道。因此,本文主要想谈谈这个所谓“三世医学”问题。

  现代人标榜“三世医学”,是从1929年晋京请愿弹压“废医案”的首席代表谢利恒(1880-1950年)在《中国医话》当中的一个错误说法开始的。谢氏的错误说法,其实也不是谢氏自己杜撰的,更深的渊源可见于孔颖达对《礼记·曲礼》的一个错误注解。为了说明孔颖达的注解是错误的,我们不防把《礼记·曲礼》中的原文引述出来:

17976

  “君子疾饮药,臣先尝之。亲有疾饮药,子先尝之。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35656

  “三世”的说法就是从这里来的。

62234

  只要稍微有点语意逻辑知识的读者都可以领会到,《礼记·曲礼》的作者是针对用药安全而言的。南宋刻本《四书五经》曾经记录了一位吕氏学者对这“三世”的解释。这个解释是忠实于原文的:

  “吕氏曰,医三世,治人多,用物熟矣。功已试而无疑,然后服之,亦谨疾之道也。”

国际气功网qg108.com

  从这个解释可以看出,“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一语没有别的含义,仅仅为了倡导谨疾之道而已。与我国当前还在流行的所谓“三世医学”根本就是风马牛。

49308

  隋末唐初的孔颖达,不顾上下文之间的关系,随意对“医不三世”中的“三世”作了毫无根据的附会。声称“三世”指的是《黄帝针灸》、《神农本草经》和《素女脉诀》三部古代医书。查历代“艺文志”文献,《黄帝针灸》传有12卷,《神农本草经》传有8卷,《素女脉诀》则迄今无传,不知历史上是否真有此书。

69425

  把这三本书并列是否恰当呢?明朝李时珍先生的一个考证值得我们重视。根据李时珍的意见,中国第一次使用“本草”这个术语没有早于汉平帝(王莽篡政之前)年间。这就表明,《神农本草经》与《黄帝针灸》和《素女脉诀》不是同一时代的产物,把它们并列称为“三世”是非常滑稽的。可是,比废医派领袖人物余云岫还小一岁的谢利恒,不查孔氏错误,泥古不化,在孔颖达的错误基础上借题发挥,把这三部古代医书夸大到“三世医学”的地步。谬种流传至今。

45150

  可见,中医史上根本不存在什么“三世医学”。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恢复“医不三世,不服其药”的谨医之道本意。根据我国古代的谨医之道,如果一种医药措施,没有经过足够多的安全性试验验证,是不可以草率使用的。因此,越是宫廷秘方和祖传秘方,越不安全,越不能贸然服用。这是由我国古代医家的谨医之道而得出的必然结论!

66628
21953
相关链接
 推荐文章
·俯仰《易筋经
·少林易筋经
·少林易筋经揭秘
·易筋经内功运身图说·前言
·从“摇头摆尾去心火”到“背后七
·“青龙探爪势”至“收势”习练要
·健身气功·五禽戏动作解析
·马王堆帛画《导引图》与健身运动
·皇帝有御医 寿命不比一般人的长
·中医中药理论是地地道道的伪科学
 焦点关注
 精彩推荐